招生考试网 - 考研 - 考研新闻 - 正文
 
考研热中国教育发展进入关键期
整理自:人民网 2009-11-12 9:33:54
自主招生新措施,是创举还是有损公平?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11位教授致信教育部长、本科生“随大流”“被考研”……

阅读提示

教育话题总能保持高热度,因为它关系到每个家庭,关系到每个家庭的未来。最近,北大自主招生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公众担心这会滋生新的教育腐败;“减少学术型研究生的招收比例”,在质疑高校学科设置过于功利的声浪中出台;择校热日甚一日,家长们搞不懂是优质资源紧缺还是资源过度集中?今天我们先对近期的教育热点做一梳理,对读者关注的话题还将详尽分析。

自主招生新措施,是创举还是有损公平?

近日,2010年考研报名开始现场确认,许多报名点前排起了几百米的长龙,有些大学的网上报名人数超过1万人,规模相当可观。大学生考研热持续升温,不少应届毕业生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报了名,却自嘲是“随大流”、“被考研”。

就在此时,教育部下发通知:我国将从2010年起实行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制度,逐步增加专业学位推荐生的数量和比例;培养重点向应用型人才倾斜,明年起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人数减少5%至10%。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是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增强研究生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的需要。

在研究生招生改革的同时,大学自主招生也推出新举措。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明年将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北京、江苏、湖北等13个省市自治区部分中学校长的推荐信举足轻重,他们推荐的学生一旦通过北大相关部门的审核,便可以直接进入面试阶段。此举涉及的学生面虽不太大,然而其导向作用却非同小可。赞成者认为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大胆创举,反对者则认为有损教育公平,滋生教育腐败。

高考改革风生水起,与之相呼应的是中考之变。云南省决定,从明年起,将取消全省统一组织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简称中考),改由各学校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两项指标择优录取高中新生。

招生考试历来被看作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指挥棒,对基础教育有着极大的导向作用。尽管争议不断,褒贬不一,但人们相信,在目前的教育生态里,这一系列改革无疑是在同应试教育博弈。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计着眼,这些改革只能深化,不可停步,即使阻力重重,也应矢志不移。

教育界有识之士指出,仅仅从考试改革入手,并不能真正撼动应试教育的根基。

择校现象,是优质教育资源紧缺,还是资源过度集中?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杨念鲁近日表示:有些地方存在的择校现象,根本上讲还是优质教育资源紧缺的问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所以才导致择校。

然而,在优质教育资源更为紧缺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择校现象为什么没有当下严重?究竟是优质教育资源紧缺,还是教育资源向少数学校过度集中,造成了日甚一日的择校现象?

我国在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实现免费之后,均衡发展已成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成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所面临的时代课题。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意味着要“办好每一所学校”。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提出,要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并提出了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5个重点环节。但他也坦言,要充分认识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正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仍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众所周知,办好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责任,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义不容辞。教育界人士认为,推进均衡发展,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关键是“钱”和“人”的问题。除增加教育投入外,促进校长、教师的跨校流动是亟待破解的难题。教育部一位官员说,如果学校之间教师的收入有差距,推行教师校际流动就比较困难。你让他从收入高的学校到收入低的学校,而且发展机会也少,他就不愿意去,不愿意去他还不明说,而是说,“我离不开我现在这个学校的一草一木,更离不开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

抓教育,是像抓GDP那样抓升学率,还是着眼长远培养人才?

前不久,山东省沂水县政府的一份狠抓应试教育的“红头文件”被媒体曝光,文件说:只有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才能使更多的学生顺利通过各类选拔性考试,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全县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任务是,中考优秀率保持全市第一;本科进线人数、重点本科进线人数和万人比全市第一;实现学校管理层次高、教学水平高、升学率高、学生素质高、人民满意率高的“五高”目标。

这种无视教育规律、以升学率为目标的短视行为,在现实中并不少见。因为高考上线学生减少了58人,山西省榆社县县委就通过电视公开向全县人民道歉,对榆社中学领导班子全员停职待岗,对县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诫勉谈话,也是典型一例。一些地方政府像抓GDP一样抓升学率,教育岂能不走入误区?

近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致信教育部部长和教育界人士,指出:缺乏人才长远规划的短视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扭曲的考核评价和选拔机制,怎能催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怎能让创新之花盛开、创新之树常绿?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令人充满期盼。

相关文章
2010跨专业考研族忙补专业课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国家211工程高校重点学科名单
    ·国家985工程高校名单及重点学科
    ·2009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哲学20强
    ·2009中国大学医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文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农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历史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理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经济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教育学60强
    ·2009中国大学管理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工学100强
    ·2009年中国大学经济学100强高校名单
    ·全国重点大学名单
    ·西藏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陕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甘肃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青海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宁夏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新疆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北京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天津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河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吉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内蒙古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山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辽宁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黑龙江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
    ·上海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江苏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浙江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安徽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福建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江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山东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河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湖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湖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广东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广西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名
    ·海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重庆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名
    ·四川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贵州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云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2009年可以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招生的试
    ·2009年度江西省高校新增教育部控制高职高
    ·山西省2009年高职高专新增、改造、撤销专
    ·江苏民办高校名单
    ·上海市民办高校名单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名单
    ·吉林省民办高校名单
    ·辽宁省民办高校名单
    ·内蒙古民办高校名单
    ·山西省民办高校名单
    ·河北地区民办高校名单
    ·2008年全国各地民办普通高校名单
    ·军事院校(对地方招生)排名榜前十名
    ·普通高校农业类院校名单网址
    ·普通高校政法类院校名单网址
    ·医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电子信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财经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师范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报省级<独立学院五年过
    ·中国校友会网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汇总
    ·2009中国高校富豪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政治家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长江学者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
    ·2009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
    ·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